苏佩芬专栏 | 父母力真心话时刻:多少人能做到先要求自己再要求孩子?

 “要尊重孩子试错的机会。

当“鸡娃”“内卷”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大部分人都被卷入了焦虑的旋涡。

在7月18日举行的“和佩一起看世界”系列直播第一季第一期“人口爆炸之下的高考:内卷时代该如何寻找我们的未来”中,作为一名中考生的妈妈,行动亚洲创办人暨执行长苏佩芬女士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和反思。

曾在中外多地工作的她,以更为国际化的视角为我们当代的亲子教育难题提供了一系列建议。

犀利而深刻的金句频现让本次直播吸引了超过4000名观众收看。

错过直播的观众朋友不必担心,让我们马上来回顾其中的精彩内容吧!

不要透过孩子过自己的梦想生活!

在直播中,对于新世代家长发来的众多困惑与焦虑想法,苏佩芬女士首先指出,当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今的家长朋友往往过于担心各种新奇的事物让孩子们迷失,而对孩子过度照顾,反而会让他们丧失成长和思考的机会。

只有学会放手,让孩子们在一个个日常选择中试错、思考和成长,日后才能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正确选择。

 “(家长)至少可以做一个认真的听众。

在与刚刚结束高考、即将走进大学校园的高考生Kiki庄乃汇的对谈中,苏佩芬女士倾听了Kiki的烦恼和思考。

家长要用同理心

换位思考孩子的同侪压力

Kiki表示,在学校里除了学习上的压力,还有很多人际交往上的压力。但有时候在与自己的父母说起同学关系上的烦恼时,会得不到积极地回应

苏佩芬女士认为,家长往往容易忘记,在成人世界可以轻松解决的社交问题,对于孩子们来讲其实是十分困难的,与同学的朝夕相处也会加重他们人际交往的压力。

因此,家长们要用同理心去正视孩子所处年纪所拥有的特定的困惑和困难。即使无法给予真正的帮助,至少可以做一个认真的听众,倾听孩子的困扰,给予建议。

高考志愿是我

第一次自主做出的重要决定

Kiki在直播中分享了自己填报高考志愿的经历,并坦言之前的人生阶段中都有老师指导,帮助选择,高考志愿是第一次在没有人指引下做出的重要决定。

苏佩芬女士认为,Kiki的回答中映射出了教育之道——让孩子们学会自主做选择。孩子从小要被培养思考和选择的能力。

在日常微小的选择中,家长们要引导孩子们思考“怎样做出选择”和“为什么这样选择”。通过这样日积月累的练习和思考,孩子们在长大的过程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在日后面对重大选择才能做出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决定。

先要求自己,再要求孩子。

珠海市唐国安纪念学校德育主任罗雅芝老师是一名从教13年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家长应做孩子的生活模范

在直播中,罗雅芝老师分享了她的观察。她认为,现在的孩子所处的时代变化十分迅速,面临的诱惑也十分巨大。由此对孩子许多能力的培养也要前置。

苏佩芬女士表示赞同。面对目前信息爆炸的世界,要帮助孩子们健康的成长,家长一定要给他们从小限制和规划手机使用时间和信息接受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更要注重自己的行为习惯,先要求自己再要求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和进步。

因材施教,拒绝随波逐流

罗雅芝老师提出,如今,高考和中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让许多家长更认同功利性教育方向。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更容易摇摆,随波逐流,产生很多的焦虑。

苏佩芬女士认为,个体的差异导致每个孩子所擅长的领域不同,家长应该审慎思考,判断自己孩子所长,而不是一味地随波逐流,寻求大部分人所走的道路,最终孩子可能会因为长时间的不快乐产生心理问题,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

直播中,苏佩芬女士分享了自己与女儿的亲子关系中一次重要的争执:

“我的女儿从小学音乐也展现出很强的天赋。

但有一天她跟我商量,想要转去学习美术学科,因为那是她新发现的重要爱好。

当时面对中考压力,女儿凭借音乐的优势可以说能够轻松不少。

而重新出发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及不确定性无需多言。为此我们有过很多次激烈争论。

恼怒过后,我反思,不该替孩子做决定。

策略性、功利性的考量,或许能让她学业轻松,但她失去的将会是寻求完整自我与一生热爱的可能性。最终我的女儿选择了转向美术。

后来她跟我说,画画已经成为她缓解学业压力最重要的渠道。那一刻,我为自己当初没有坚持感到庆幸。”

相信许多家长和孩子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那时,您是怎么做的呢?事后回想,您会有怎样的感悟?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亲子关系是唯一一个指向分离的关系,在孩子童年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很重要。

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理解与支持

孩子不需要父母多么富有,但一定需要一个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父母。但是理解并不只是简单的明白孩子想什么。

理解是同理心,是感同身受,是哪怕不认同但理解,是支持孩子做选择的力量。

理解是尊重,是按捺下去自己的坚持,尊重孩子试错的机会,允许他做他自己便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Q&A环节

本次直播的深入探讨引发观众的热烈提问,以下是苏佩芬女士的回答。

问:孩子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孰轻孰重?

苏佩芬:我认为没有孰轻孰重,但是要注意,“行万里路”也是有质量要求的。

我观察到在一些国家有这样一种“行万里路”的家庭亲子时光习惯:家长在节假日经常会带孩子出去旅游,孩子和家长一起共度这段时光,这是一段有质量的亲子时间,过程中孩子和家长会花时间聊天、沟通、互相与关怀。

旅行不光为增广见闻,更为家庭有一个共处的时间。

问:高考失利的孩子该选择复读还是将就?

苏佩芬:这里的要点便是前面讲到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孩子是否喜欢读书和应试、是不是合适再去复读?但无论是复读还是上大学,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一定是家庭共同的选择,而不是家长的选择。

理解和尊重孩子,而不是用你的方式来决定。

问:亲密关系中亲子关系与夫妻关系如何排序?

苏佩芬:现代家庭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就是:有了孩子就只有亲子没有夫妻。

有很多案例便是夫妻放弃了夫妻关系,在孩子小时候,夫妻关系可以用亲子维护。但孩子长大之后,孩子不再需要父母照顾,夫妻关系便出现危机。所以从一开始便要维持夫妻关系。

问:虎爸猫妈模式或是虎妈猫爸模式更有助于小男孩的健康成长?

苏佩芬:这要依据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但不管是怎样的模式,最重要的是家长教育理念一致,在重大决定上一致。

本次直播在行动亚洲微信视频号和微博号设有录播,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