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佩芬专栏 | 不愿意吃龟的小男孩:世代思维歧异,父母面对的难题怎么解?

不愿吃龟的小男孩,与讶异的妈妈

最近,一位母亲找到了我,向我讲述了一个生命关怀教育为家庭带来变化的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这位妈妈告诉我,她的儿子生来非常瘦小,因此丈夫一直很担心孩子的健康。一天,父亲带了一桶水鱼(鳖)回家,想炖水鱼汤给孩子补补身体。

但当小男孩看到桶里的鳖时,他以为那是爸爸买回来给他的宠物。他非常高兴地问,“我可以养这些鳖吗?我可以给它们取名字吗?”

爸爸回道,“不行,这些是要煮来给你吃的。你太瘦了,你得多吃吃这些营养的东西,好增强体质。”

这位妈妈说,儿子接下来的表达让她十分惊讶,也感到暖心。小男孩惊呼道:“我们不要这样做好吗?这太残忍了。我不要吃动物来补身体!”

小男孩建议可以多吃蔬菜、多运动来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并与爸妈分享”生命之网”的概念:在生活中对生命的关怀,并不只有自己,还有爸妈等其他人家,以及野生和伴侣动物、植物、昆虫等。最后,他成功地说服了爸爸。

这位妈妈说,这是生命关怀儿童教育课程对她儿子的影响,而孩子又影响了整个家庭。

这正是我们想通过生命关怀教育为社会带来的改变。生命关怀教育不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孩子们不准吃野生动物,也不是教孩子们直接说“这样做不好”或“这样做是错的”。生命关怀教育培育孩子们自己的慎辨性思维,让他们学会在思考后,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

在生命关怀儿童教育的课堂上,孩子们通过丰富的活动认识到与理解人与人、与动物、与环境和与整个世界之间的联系。

图:十堰市张湾区东风22小学刘洪军老师带领孩子们参与行动亚洲世界地球日同一课堂主题活动周

做有力父母,学会有效陪伴

有了女儿之后,我惊觉教育者的角色是多么重要——父母,老师,甚至孩子的朋友。

在教育问题上,所有的角色乃至整个社会都必须协同前进。正如我在上述提到的那位小男孩,他在学校课堂上学习到的生命关怀行为改变了整个家庭的观念和实际行动,然而这样皆大欢喜的、正向的温暖故事,也有赖于父母对生命关怀教育的接纳和学习,以及由此塑造出的开放而包容的家庭教育氛围。

这也是行动亚洲一直注重父母力培育的原因。

图:苏佩芬女士出席并主讲「论“父母力”——生命关怀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讲座

什么是“父母力”?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家长需要不断提醒自己持有“复盘”的习惯——回想我的行为,是否持有同理心的角度,是否能培养孩子面对顺境与逆境时所必须的社会情感能力与韧力?是否有做看到问题时能“追根溯源”?在一步步的反思与行动中,友善的改变便会悄然发生。

这些思维能力,也将成为父母生命中真实、有风格的专属父母力。“找到父母力”,便是在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与孩子共处的行为模式,在各个情况中保持同理心、与孩子真诚且相互接纳的沟通、以及有效的陪伴。

生命关怀培育更具韧力的和谐家庭

我经常会收到很多家长朋友倾诉,多是表达自己作为家长的焦虑和担忧的私信。社会上也经常会出现有些学生因为面对困境的适应处理能力不足,导致不幸案例发生的情况,尤其是在高考等大考来临之际。

曾经有一位家长哽咽着告诉我,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家总是很和谐也很开心,生活很暇意,状态很好,孩子们也很快乐。可是当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家长和孩子的压力都很大,她再也无法用平常心去对待孩子和丈夫。这让她的压力越来越大。

同为一名母亲,这样的求助让我感慨良多。父母应该仔细思考,孩子的书到底是为谁读,教育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对教育的目的是否有认知很重要。清楚了这点,焦虑也许就会减低很多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1996为“教育目的”划下四大支柱的解释,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我们的生命关怀教育正是基于这四大支柱,希望通过六年的课程内容培养儿童的同理心、责任感与社会情感能力,从而让我们的孩子认知世界、感知世界并参与世界,同时拥有面对挑战、对抗压力、面对失败以及能够处理失落感受的韧力。

图:湛江市灯塔小学余洋老师引导孩子们参与行动亚洲世界地球日同一课堂主题活动周观察地球仪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仅会遇到顺利的情境,也会遇到不顺利的情境,教育过程也应当是真实生活的学习。我们无法给孩子完全安全与完美的成长环境和条件,我们能够给的应该是爱和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们成长,培养孩子照顾自己一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