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故事 | 苏科大马翰林老师:生命关怀是未来教师的必需能力

“在我职业生涯的初期,我更多地把自己当作一个学者,而不是一个教师。”

“但教学……教学有神奇的地方。”

“教学提供了重构知识体系的机会。我把这个过程当作认识自己的新契机。”

2018年,苏州科技大学教师马翰林博士与行动亚洲合作首创了针对生命关怀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实践类必修课程。课程将生命关怀教育的内容与德育教育、思政课程相结合,让生命关怀教育进一步响应国家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同一健康的倡导。

在这些种子教师未来正式站上讲台教授课程前,行动亚洲生命关怀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丰富教学方式,培养可持续发展观。

作为行动亚洲生命关怀教育的合作伙伴,马老师致力于通过多方位、渐进式的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慎辨性思维和富有同理心的全球意识。他完成博士学位后便在苏州科技大学工作,已经有6年多的时间。马老师为研究生教授科学技术伦理哲学课程,同时负责教师培训。他还为本科生教授应用伦理学。

迈向和谐的课堂

一次偶然的机会,好奇心驱使马老师参加南科大的会议从而认识了行动亚洲。通过后续的互动和合作,他决定将生命关怀教育纳入他的本科师范生培养课程的结构中。

生命关怀教育课程已经成为我们专业的必修课程,有两个学分。”马老师说,“这是非常大的一步。”马老师强调,“生命关怀教育所涉及的主题与应用伦理学有着深刻的联系。”

全球气候危机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伦理乃至公共安全等问题使我们进入了一个以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为特征的时代。马老师解释说,平衡是在这样的现实下航行和前进的关键。他补充说,我们需要全面的、综合的思考世界的方式。我们需要适应我们的时代,适应我们的历史进程。我们需要尝试去适应人类社会。他告诉我们,平衡是培养品德领袖的一个关键概念。

“平衡”,马老师用这个词来描述他为什么认为行动亚洲的生命关怀教育如此有价值,也是他将其作为教师培训师课程的一个必修模块、纳入大学教学的一个关键动力。

“在我看来,生命关怀教育最重要的部分是启发和培育你在做工作或研究时所展现出来的哲学态度。”他分享道。

图:苏州科技大学 “生命关怀教育”讲座

生命关怀教育塑造未来决策者

马老师观察到生命关怀教育项目在苏州科技大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说:“学生在接受生命关怀教育培训后改变了很多。”

在完成该课程后,他看到学生们在追求进一步的人道教育。许多学生继续选择与生命关怀有关的主题作为他们的毕业论文。他的一个学生甚至受到启发,在课程结束后继续接受兽医培训。

马老师说,他的学生在完成生命关怀课程后不仅对气候变化和动物福利等主题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和关注,而且 “我可以看到生命关怀主题在他们工作实践中的应用。”

“生命关怀教育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训练我的学生们的慎辨性思维。”

什么是生命关怀?

行动亚洲所创立的屡获奖项及联合国认可的生命关怀儿童教育项目核心正是“关怀”与“同理心”的培育和传递:对他人的关怀,对动物的关怀,对环境的关怀。生命关怀教育的精神和结构植根于五个关键的信条:

生命之网

生命的感知

关怀与尊重

友善相处

情感智力

唯有以同理心行事,我们才能达成人类、动物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迈向可持续未来。行动亚洲将生命关怀教育的理念应用于不同的项目,为儿童、消费者和专业人士提供同理心以及生命关怀的思考和实践工具。

人人可为促成改变的一份子

马老师是生命关怀教育的坚定支持者,并将继续与行动亚洲展开生命关怀教育理论框架等更多深度合作。

马老师希望生命关怀教育课程能够尽可能惠及更多的人。“我想通过大学的平台做更多学术上的探索和知识传播,”他说,“我想在理论和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更多探索。”

“我们必须保持乐观的态度。这不是说对我们的环境变化感到乐观,而是对人类感到乐观,”马老师总结道,“我们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促成改变的一部分。”

图:行动亚洲与苏州科技大学主办的首届国际生命关怀教育创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