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媛出席全国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主持生命教育沙龙
2018年1月6号,第五届中国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在命教育沙龙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举办,会议以“反思 创新突破与适性落地”为主旨,吸引了7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公益及教育界代表参加。八场主题沙龙三场工作坊成为首日晚间的重要活动,行动亚洲同理心教育专家张媛媛受邀主持“生命教育·人与自然·同理心”主题沙龙。

中国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由北京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21世纪教育研究院、致朴公益、戈友公益等单位主办,资深教育公益人梁晓燕女士策划,始于2009年在北京、广州、西安、成都等地召开过。梁晓燕在本次大会上作了《10年:教育公益组织发展面面观》的报告。来自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先生,教育科技公司芥末堆创始人梅初九女士,盖茨基金会首席代表、一土教育社区发起人李一诺女士,第三届“全人奖”获得者张轶超先生等人分别做大会主题演讲。
梁晓燕回顾教育公益十年
在当晚的“生命教育·人与自然·同理心”主题沙龙上,张媛媛介绍了生命关怀教育课程体系研发思路,作为世界上首个在学校实现系统教学的同理心与责任感养成类创新课程,以跨学科的方式涵盖生态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心理学、哲学和伦理学等领域,有纽约市立大学教授领衔的四年期独立评估报告表明这一课程有效提升儿童社会性情感能力发展。作为生命关怀教育教材主编,张媛媛表示陆续出版的《学会关怀:同理心与责任感的养成》、《学会友善:同理心与责任感的养成》、《学会尊重:同理心与责任感的养成》、《学守规则:同理心与责任感的养成》、《学会欣赏:同理心与责任感的养成》、《学会共同生活:同理心与责任感的养成》1年级到6年级教学指导手册为教师开展小学综合实践课、心理课提供了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这一课程体系也填补了中国儿童同理心教育的空白。
支教中国2.0黄海鹭理事长出席沙龙,非常认同生命关怀教育的设计思维,并表示希望为乡村远程教育课堂引进这一课程。西部阳光、春禾公益、格桑花教育救助会、滴水公益、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山西乡村教育促进会、温州瑞安星儿爱心机构、救助儿童会、美丽中国支教、杭州动保协会、杭州iTA公益、浙江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石公田小学、梦启教育等单位代表出席沙龙,并参与讨论。
温州永嘉石公田小学校长朱利锋分享生命教育对儿童的意义
同时也在广东财经大学任教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张媛媛表示,过去十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最大的感受就是同理心的欠缺直接影响团队协作和创新,之所以投入行动亚洲生命关怀教育项目创新实践,就是希望这一能力发展能够从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开始,2018年行动亚洲上海中山二地的教育培训基地也将举办系列教师培训,鼓励教师与学生透过探究式学习开展生命关怀教育课程。教师同理心在教学中的展现会直接鼓励学生注意到自己身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激发他们参与解决问题,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构建自信和关怀能力。
来自厦门爱护动物教育协会的萧冰先生和来自亚洲动物基金的陈英捷女士出席沙龙并分别分享了他们在关于动物保护教育方面的经验和心得。
本届会议主办方
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浙江致朴公益基金会
北京市戈友公益援助基金会
协办方
陕西纯山教育基金会
承办方
浙江致朴公益基金会
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