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生命关怀教育与同理心发展研讨会”在深圳圆满举办

6月11日,由行动亚洲联合深圳市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深圳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生命关怀教育与同理心发展”湾区创新教育主题研讨会在深圳市行知实验小学召开。

6月11日,由行动亚洲联合深圳市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深圳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生命关怀教育与同理心发展”湾区创新教育主题研讨会在深圳市行知实验小学召开。包括马洪基金会创会理事长李罗力、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马敬仁教授、行动亚洲生命关怀教育总监张媛媛、深圳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朱镭舟、深圳市公众力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范军以及深圳市行知实验小学校长李庆辉在内的社会各界代表和教育工作者约3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深圳市龙华区北站社区共建议事空间派出多名社工参加会议。

参会嘉宾代表合影

创新能力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根基,而同理心不仅仅是重要的社会性情感要素,更是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原动力。作为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重心,广东如何为国家创新培育未来人才,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开展同理心养成的教育内容,成为本次研讨会讨论的关键。现场嘉宾主要是马洪基金会智库百人会成员,他们就同理心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发表了各自观点。

嘉宾参观深圳行知实验学校

活动开场,主办方行动亚洲生命关怀教育总监张媛媛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嘉宾,进行了活动介绍和致辞:“2011年开展研究,2012年行动亚洲正式创设生命关怀教育,我们希望为中国建设富有同理心和责任感的社会助力。”张媛媛表示,创新力对于儿童教育来说就是认知维度的增加,儿童能够拥有看到不同、思考不同的能力,这取决于儿童成长阶段自身的与众不同是否被允许,构建一个信任儿童,相信他们具有自身潜力的“全人”教育环境,是当前教育亟待加强的。

张媛媛主持会议活动

行动亚洲面向儿童开发了小学一到六年级的系列课程,为教师提供了一整套具关怀的教育脚手架体系,开展师资培训,鼓励教师在参与生命关怀教育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同理心和教育创新思维,让学生在社会化能力发展的过程中被鼓励创新。在这一教育创新过程中,行动亚洲还启动了家长计划,并向其他教育机构输送同理心教育理念及设计思维,让生命关怀教育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开放体系。张媛媛还以爱意教育为案例,介绍了从大学生公益讲师到教育机构的合作联动。十多所生命关怀教育示范校分布在全国各地。

【主办方代表发言】

马洪基金会创会理事长李罗力、深圳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朱镭舟和深圳市行知实验小学校长李庆辉发表欢迎致辞,对关心同理心教育发展的社会各界代表和教育工作者前来参会表示感谢。

马洪基金会创会理事长李罗力

马洪基金会创会理事长李罗力说:“这次来到行知实验小学参访就已经受到了很好的教育,通过参访活动,我们智库百人会也可以考虑为社会再做一些什么,为老百姓、大众做一些什么。参与生命关怀教育与同理心发展的研讨,一定会给大家带来很多的启发,带来很多的沟通和智慧的提高。”

深圳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朱镭舟发言

深圳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朱镭舟:“生命关怀教育,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我们现在讲一个孩子的健康,不只是说人长的好、长的高、长的壮,更多是德智体美劳包括同理心这块。生命关怀教育项目也是青基会的一个示范性项目,特别值得我们去发展和推广。”

深圳市行知实验小学校长李庆辉

深圳市行知实验小学校长李庆辉:“行动亚洲的同理心课程和行知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十分契合。到目前为止,我们开展同理心课程已有两年多的时间,我们有专职的老师教授这个课程,把它作为综合实验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发现咱们整个同理心课程最大的优点就是符合儿童的特点,关注儿童的长远发展,所有的活动让孩子们参加、融入、反馈中得到成长,这种模式非常好。”

 

【学者专家发言】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的副院长马敬仁教授

原教育部政治学/公共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行动亚洲生命关怀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马敬仁教授在此次研讨会上,作了“同理心、同理教育与同理哲学的几点思考”的主题发言,他说:“同理心教育是和谐社会的一般基础,应该从娃娃抓起,建立适合中国实际需要的同理教育体系。”几年来,作为行动亚洲生命关怀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他在百忙中坚持同理教育和同理哲学体系的思考和研究,强调“共情力是同理哲学的基本概念,而同理教育的核心是唤醒,唤醒同理心,唤醒共情力。如何唤醒孩子们的同理心,是当前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深圳市公众力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范军

深圳市公众力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范军从社会治理的过程与方法角度分享了自己对同理心教育的看法,他认为:“从“异常态”到“新常态” 的社会治理过程中,用新的、实验性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从善尚理是重要的原则之一,而同理心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同理心是互信状态下的共同成长,教育不仅仅要教会孩子关爱自己,格物致知,还要学会对社会有诚意,有正心,最后通过修身齐家治国来平天下。从儒家文化角度上讲,可以说,同理心培育就是新时代的致良知,在我们日常教育过程中,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底色。

 

【示范校教师发言】

研讨会还邀请到广东三所生命关怀教育示范校的代表和老师,共同分享在生命关怀教育在校开展过程中,一些精彩亮点和值得推广的地方。

珠海唐国安纪念学校德育主任罗雅芝老师

珠海唐国安纪念学校德育主任罗雅芝老师分享说:“唐国安纪念学校师是最早开展生命关怀教育课程的学校,我们经历了由大学生公益讲师上课、学校教师上课和现在更培养家长讲师参与授课三个过程。在生命关怀教育项目中真实发生了学习共同体,我惊喜的发现,不仅仅是家长和老师,还有家长的孩子也可以成为小讲师的一员,每一个参与者所焕发的教育影响力鼓舞着所有人。每次课程结束了,我们在一起分享的时候,孩子们最快乐,因为他们能把自己的价值感、成就感向大人们进行展示,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很有力量。”

和平县福和小学朱秀秀老师

来自和平县福和小学的朱秀秀老师说:“生命关怀教育不是表面的文字教学和方法教学,更多是一种情感教学,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尽量会关注如何在课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关怀。从课堂空间到校内空间再到家庭,生命关怀教育形成一种连接,更跨越了不同学科,促进学生多角度发展。在教学上,我们班集体的小故事,以及老师和校长的榜样示范都可以成为我们的一种教学资源。”

深圳行知实验学校的朱佳老师

深圳行知实验学校的朱佳老师则通过分享一个“学生保护误闯教室的鸟儿故事”,向现场嘉宾说明生命关怀教育的重要性。她说:“教育最关注的是人的成长和发展,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强烈的感受生命的意义,热爱社会的一切。鸟的故事让我知道,孩子们怎样去守候一只飞进班级惊慌失措的小鸟,及班主任在处理突发事情的时候善时的引导,感动着每个孩子,像这样的故事在我们校园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为孩子种下善行的种子,将来他就能和周围的一切和谐共处,成为一名合格的地球公民。”

 

【其他嘉宾发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