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变为畜禽,对人的生活有何影响?

穿山甲从药典中除名 梅花鹿还没有

来源:新浪微博

近日,你也许也听闻了两则关于穿山甲的消息:
  • 我国将穿山甲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提升至一级。
  • 2020版《中国药典》(一部)中,穿山甲等四个品种未被继续收载。

对于在亚洲被广泛猎杀,濒临灭绝的穿山甲而言,能够加大保护力度无疑是个好消息。小编手动为国家鼓掌??

同样因食用、药用等商业用途导致濒危,成为国家保护动物,梅花鹿就笑不出来了——5月27日发布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中,它仍被作为畜禽列入。

换言之,梅花鹿这一物种目前在法律上有两种冲突性的身份:

小编在此前多次提及:

野生动物商业圈养利用,带来人畜共患病的风险。

梅花鹿等鹿种自然也不例外。常见的鹿源人畜共患病如结核病,它的宿主众多,目前除了鹿以外,还发现数十种哺乳动物和禽类可以感染此病。

此外,还有能够损害皮肤、神经系统、心脏等的莱姆病。据统计,美国每年感染莱姆病的人有40万之多,也与其白尾鹿的数量较大有关。

来源:Pixabay

而野生动物圈养利用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为病毒打开通向人类社会的绿色通道。无论是养殖场阶段,工人因喂养和宰杀,不可避免的与动物近距离密切接触。或是为口腹之欲或所谓的药效,食用鹿肉、鹿血等……商业圈养利用带来的,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非自然密切接触,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除了病毒传播途径的风险考量,集约化养殖因追求高利润的回报,往往需要压缩成本,养殖场的动物福利难以保证,容易导致应激反应。应激状态下的动物,比起身心健康良好的情况下,更容易遭受疾病的侵袭,还可能向外界释放其携带的病原体,无形中也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来源:Pixabay

为了公共卫生安全,小编期待未来梅花鹿不仅能像穿山甲一样,从中国药典除名,还能被移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当然在此之前,我们还可以用实际行动,对野生动物的商业圈养利用say NO
  • 不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如鹿肉、鹿血等。
  • 不到访野生动物市场,如发现身边有这样的市场可向有关部门举报。
  • 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如皮草、鹿茸等。
  • 不饲养珍奇野生动物作为宠物。
  • 不到游乐场观看马戏表演,减少去动物园和海洋馆。

行动亚洲iCARE生命关怀教育研究学院与中国绿发会,联合中山大学One Health中心、山东大学动物保护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未来 让大流行病不再暴发】One Health:线上智库研讨会系列中,第三场《梅花鹿如何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变成被驯养的禽畜》,探讨了鹿的集约化养殖的现状,其潜在的动物福利问题与人类健康风险。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观看完整视频,或点击这里获取文字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