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畜禽目录要安康|一丘之“貉”痛失皮毛,更伤渔业
专栏 | 向畜禽目录要安康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为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制定并公布,进入目录的物种选择,对于兼顾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栏目特邀专家从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个角度撰文做相关讨论。

人类从大自然获得馈赠,不断繁衍,成就今天的文明。
有人说:用鱼作为口粮的最早证据来自埃及。而2018年6月,在韩国江原道旌善郡一个山洞内,挖掘出史上最古老的鱼网沉子[A],证明人类于2.9万年前,已懂得利用复杂的工具捕鱼。
先秦以来,有貊(mò)族,又称貉(hé)族,居于山东环渤海地区及东北一带[B],是一个独立发展的古代少数民族[C]。
除农作物种植外,古代渔业不断发展。至春秋时期,立貉国。据传,意指该民族像貉那样喜欢生吃鱼,更衍生汉字把生鱼片及其味道记作“鲜”,东北地区的鲜卑族及朝鲜族的族名都有“鲜”字。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曰:“鲜,鱼名。出貉国。”[D]
鲜,金文(羊,即“祥”,吉利、平安)+(鱼),表示“虽死但仍安好未腐的鱼”。在没有保鲜能力的远古时代,死鱼是容易腐化的动物尸体,鲜鱼表示虽死但仍可安全食用的鱼。造字本义为虽死但仍然可以安全烹饪食用的鱼,篆文调整成左右结构,更趋近于我们所知的现代汉字“鲜”。
图源:Pixabay
貉为东亚特有,是犬科非常古老的物种,被认为是类似犬科祖先的物种,分布于中国、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亚洲部分),二十世纪初被引入欧洲北部和东部。
貉以脸部有一块黑色的“海盗似的面罩”为特色,更因萌萌哒外型近年来深受网友们喜爱。貉的毛色因地区和季节不同而有差异,常被误认为浣熊[E]。浣熊,也就是传说中的“干脆面”,眼斑呈条状,上下都有白色斑纹,类似先戴了一张白色面具,又在外面套了一条黑色眼罩;而貉的面部是以眼睛为界限,上面颜色浅,下面颜色深。
脸盲福利?
图源:看看新闻
左为貉,右为浣熊。图源:Pixabay
貉是犬科中惟一在冬季休眠的动物,为此会在在秋季大量取食,直到体重比原来增加50%为止。平时表现性情温顺,反应迟钝的貉,究竟有何秘诀这么迅猛的增重?貉通常居住在接近水源的地方,白天睡觉,晚上行动,沿着河岸、湖边以及海边觅食。
貉是优秀的机会主义者,绝不挑食: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啮齿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包括鸟蛋)、鱼类、腐肉、水果、坚果、浆果、谷物、蔬菜,貉统统表示“我可以”。这份食谱几乎涵盖了野生动物们所有的食物范围。
貉作为犬科为数不多能爬树的动物,常在山丘和水畔,或成双成对,或形成临时式的家族群体,若你能见“一丘之貉”,你就知道那片土地的生态美好。生态学上面有一个词叫“指示物种”,说的就是貉这样的动物,它们的存在就指示着我们环境的质量。
然而,憨厚可爱的貉却被作为皮毛动物,在中国被广泛饲养。最大的养殖省份为河北省,约占全国貉取皮总量的66.32%;山东省位居第二位,约占24.85%;黑龙江省位居第三位,约占5.28%”。同样被当作皮毛动物的,还有一样爱吃鱼的狐狸和水貂。
中国工程院麦康森院士参加2016现代海洋渔业发展论坛,在“中国的水产养殖、饲料原料与世界渔业资源”主题报告中称:调查显示,大概中国每年160万吨的鱼粉中,有55%用于水产,28%用于养猪,12%用于禽,5%用于皮毛动物。2019年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水产饲料(鱼粉等)达649934吨,2017年水产饲料(鱼粉等)达639165吨,其中山东(264982吨)与浙江(148424吨)为主要的饲料鱼捕捞省份,达总量的一半。
即便如此,为了节省成本,养殖户纷纷自建冷库,在市场价格便宜的时候大量购进蛋白质类饲料,除了禽类加工所剩的骨架、内脏外,还有冰冻小杂鱼。
这些曾经并不被使用的幼杂鱼,来不及长大就被渔民们用绝户网捕获。一条收购、加工、使用幼杂鱼的产业链条,就这样发展起来。当更大、更有经济价值的食用鱼被挑拣出来并送上餐桌后,幼杂鱼则被一筐筐的装上卡车,各地的养殖场、鱼粉厂,成了它们最后的归宿。山东毛皮第一大省的地位,恐怕很大程度上,也有渔港发达这一条件的奠定。
图源:惠农网
海洋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尽管“近海无鱼”已经逐渐成为共识,无以计数的渔船依旧日夜出海,曾经占满鱼舱的大小黄鱼,逐渐被不起眼的幼杂鱼替代。然而,这些在水产报告中列为“其他”[F]的小杂鱼也正是海洋重要的资源,是包括可食用鱼类在内的其他海洋生物的食物。这部分鱼类作为食物链金字塔的塔底,对维护海洋生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皮草消费与生产,养殖业与饲料供应,渔业资源与海洋生态,这其中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许是我们未曾发觉的。不仅如此,在作出每一个消费选择前,我们都可以多思考和了解:每个人的行为对其他人、环境和动物而言,会带来什么影响?什么才是生命关怀和可持续的选择呢?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开征求关于《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意见。
小编留意到,征求意见稿中仍有部分野生动物被列为畜禽,包括皮草动物貉、狐狸、貂。换言之,它们可能被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规抛弃,依旧身陷人工圈养及商业利用的困境。关于野生动物养殖存在的公共卫生风险和生态问题,参见:科普系列|人工养殖=绝对安全?误会大了!
截止5月8日,大家可以通过zysxzc@agri.gov.cn等途径和方式,提出你对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哦~(详情见国家农村农业部官网)
注释:
A.考古学家在该个山洞内,发现14个鱼网沉子、一批石化的鱼骨及其他动物骨头,以及一些原始石器。首尔延世大学博物馆主任Han Chang Gyun表示,经过放射性碳定年法鉴定,这批鱼网沉子证明人类早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已经懂得捉鱼进食。
B.《史记·匈奴传》注:“豸在东北方,三韩之属皆貊类也。
C.《周礼·夏官·职方氏》:“﹝职方氏﹞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 郑玄注引郑司农云:“北方曰貉、狄。”
D. 《孟子·告子下》曰:“子之道,貉道也。”朱熹集注:“貉,北方夷狄之国名也。”
E. 看看新闻报道,2018年7月一男子发现三只形似浣熊的动物,实则为貉。
F. 据调查,中国几乎1/3的渔获量被归类为“其他”,因为经济价值较低且包含许多经济鱼类的幼鱼又被称为“野杂鱼”或“幼杂鱼”。
参考文献:
[1] 神秘的地球:韩国山洞挖出最古老鱼网沉子 证明人类于2.9万年前已懂得利用复杂工具捕鱼http://www.uux.cn/viewnews-91329.html
[2] 满岩.古代秽族与貊族并非同一部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10-15(005).
[3] 百度百科:貉 https://baike.baidu.com/item/貉/818868
[4] 看看新闻:男子小区遛狗发现浣熊三口之家?其实是“貉”http://www.kankanews.com/a/2018-07-09/0038507190.shtml
[5] 麦康森.中国的水产养殖、饲料原料与世界渔业资源[J].饲料与畜牧,2016(06):17-19.
[6] 中国海洋幼杂鱼捕捞现状及对中国可持续渔业发展的启示
[7] 台州新闻:【记者调查•东海之殇】非法捕鱼 数千吨幼鱼当饲料出售 http://www.576tv.com/Program/195807.html
[8] 饲料鱼:中国水产养殖业背后的故事 https://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9990-Chinese-aquaculture-is-driving-fisheries-to-the-brink
[9] 近海渔业资源将毁于皮草行业:鱼苗被大量捕捞变成蛋白质饲料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3427737575759899&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