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人/小孩,也好累的”——《家庭同理心日》视频大赛投稿介绍10
本周的《家庭同理心日》视频大赛的投稿
是来自川师附小的一家人
由父子交换角色,妈妈来掌镜与制作
父子间的身份交换,会产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事不宜迟,让我们继续往下看吧!

川师附小 凡翔
今天父子交换角色
一大早,“新爸爸”便忙进忙出
做豆浆、煎饼等早餐
还要整理床铺、收拾妥当
那今天的“新儿子”在做什么呢?
噢~原来新爸爸给新儿子布置了作业
新儿子正在做试题卷子呢
新爸爸忙完了家务,便开始上班了
今天要直播授课
新爸爸操作着设备仪器,以及准备好的课程内容
便开始讲解起来
一天下来“爸爸”跟“儿子”,都不约而同说出了一个字
——“累”
点击查看视频精彩内容!
怡伶老师说:
- 好有趣的结尾,父子两不约而同的说了一个字“累”
- 人们往往会觉得别人的比较好,我小的时后常常觉得我要快快长大,长大可以像爸爸妈妈一样不用上学、不用写作业、长大就不怕黑了、长大去看牙就不会紧张害怕会有勇气。
- 但长大后,还是会有不安惶恐,也会怀念学生时期的生活。
- 自己也曾经跟孩子们讨论过关于“长大”的话题(详细故事可戳【四娘家庭日志】期待长大吗? )
- 成长就是这样的过程,这样的体验……
- 我们的生命也因此而精彩丰富。
媛媛老师说: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没有办法像参加同理心日视频大赛这样,真正的将我们的角色身份互换,去体验他人的生活。
- 那我们如何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到对方呢?
- 我们是不是可以观察!我们可以观察到别人在做事的程序流程,观察别人做事过程中的表情、身体语言。
- 我们还可以聆听!聆听他人在做事过程当中的表达、语音语调等等
- 这样,即便我们日常中无法真正的换成对方的角色,我们也还是可以同理对方~
我们可以从生命关怀教育的课程中,学习如何去认识这个世界,去了解我们身边的人、事情、环境和动物,学习去感受到他们的感受,他们当时当刻的情绪。
感受自己的感受,再感受他人的感受之后,我们可以跟他人在一起参与、协助,用我们所做的成果去支持他人。如此,我们的同理心、责任感、慎辨性思维都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这也是我们行动亚洲特别期待的一件事情。
特别期待能够有更多的小学更开展这个课程,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学习同理心,责任感和慎辨性思维。
授课的备课过程也需要充足准备~
学会观察,学会聆听,以及一起学习“生命关怀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更好的同理他方,以和谐、友善、关怀的方式,彼此相处!
记录下你的分享,不仅有自我收获,也可以一起发挥正面影响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