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昆山家长讲师春季特训营,新学期从“学会聆听”开始
2月27日至3月1日,行动亚洲教育总监张媛媛老师受邀,分别在上海金汇实验学校及昆山爱心社开展家长讲师交流暨2019春季特训,

透过教学故事、家庭案例、分组活动的练习,家长讲师们学习说与听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掌握、实行在各个场域的全方面深度的“听”。
行动亚洲教育总监张媛媛
“聆听”是听者与说者之间构建的一种连接模式。作为将要进入课堂,参与生命关怀教育课程教学的家长讲师来说,学会聆听班级里孩子们真实的“声音”十分必要。在一次完整的谈话中,除了听到学生语言传递出的消息,还要觉察到肢体所散发的信号,听到他们没有说出的弦外之音,从心聆听他们内心的真实跌宕和感受,使学生体会尊重。
上海金汇培训现场
聆听是问题的土壤,深度的聆听,老师们更可以问出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好问题。生命关怀教育的教学实践,为讲师们提供了做中学的机会,学习同理心在课堂中的运用。
此外,教师们学会以同理心聆听,更能成为孩子们学习同理心的榜样,使孩子们拥有好的学习模范。老师及孩子们都能建立更有效的人际沟通、彼此提升,听见他人的感受,也听见自己的感受,同理他人的同时,也了解“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我”。
昆山爱心社培训现场
张媛媛老师从实际案例中分析,并透过体验式学习,从中导引出“我们该如何以同理心的方式去聆听”。培训结束后,家长团队的讲师们表示收获良多,对于新学期进入课堂教学也是信心满满。
学员分组练习“聆听”
金汇实验学校德育处主任周燕平说:“感谢媛媛老师近三小时的讲座和分享,每次讲座都能带来是对生命感知力的觉察和提升,谢谢!”
昆山爱心社的沈琪社长也表示:“专注于感受,过滤批判与评价,在实践中学习的不仅是孩子,也是我们成人。”
上海金汇学员培训合影
金汇学校教学故事分享
我以前一直很害怕狗,在进班上了“如何与犬只安全相处”课程后,有一天在楼梯口遇到一只狗,当下的直接反应就想尖叫,想大叫“这是谁家的狗呀!”但立刻想到了昨天给孩子上的课,于是不停告诉自己要冷静,逼自己闭着眼睛,动也不动的站着,并且想“它只是想认识我,只是闻闻我…”
后来那只狗狗果然闻了闻后,就小跑走掉了,我松了口气。也发现了由“知道”到“做到”是个不容易的过程,也很高兴能参与这个课程,同时给予自己成长。
——Linda妈妈
本来上学期因为各种事情,时间变得有点紧,自己差点打算放弃做家长讲师。但老公一直鼓励我,告诉我“自己要学会坚持,孩子才知道什么是坚持”后来我克服困难坚持下来,告诉自己也告诉孩子,不管什么时候都会遇到困难的,克服了就好。
——田甜妈妈
有一堂课是要表现狗狗的各种表情及肢体语言,于是便请几位同学上来表演。有些孩子不太擅长表演,因此做出来的表情就没有那么到位、好看,底下便有些孩子笑了。这时,有同学便站起来说:“我觉得同学们有勇气上台表演,就已经很厉害了,我们不应该嘲笑他们。”我觉得很感动,这些小地方体现出了孩子们的同理心。
还有一堂是做了个活动,告诉孩子们老师的辛苦,让孩子们去给老师一个拥抱,告诉老师“我爱你”。在这个活动中,就有许多孩子边拥抱老师,边红了眼圈。当下看到非常感动。
——Tina妈妈
昆山爱心社学员培训合影
昆山学校教学故事分享
最后一次进班上课时,孩子们都准备了礼物。因为我只给他们上了堂课,所以我以为这些礼物是给之前的家长,而不是给我的。但后来回去细看,发现有两张皱皱的小纸条,上面写着:“给花花妈妈”,霎那间我又惊又喜,没想到只有两堂课的缘分,孩子们依然毫不保留的对我展示他们的爱。
——管小花妈妈
我上学期进班上了第一节跟第二节课,后来因为身体的原因,所以没有继续后面的进班,直到最后一节课,我跟着我的搭档进班去当助教。
原本以为只上了两节课,孩子们一定不会记得我的,但出乎我意料,我一进班孩子们就大叫:“哎呀故事妈妈你来啦!你为什么这么久没来啊!”我就跟他们解释我的身体状况,但告诉他们我下学期可以再来上课,孩子们马上就跟我约定,之后要再一起上课,真的是很感动,也成为我继续坚持的动力!
——窦玲玲妈妈
有一堂进班时,正好孩子们上一节是折纸课,做了许多折纸作品。看到我进教室,便一窝蜂涌上来,争先恐后地将做好的折纸礼物送给我,装了满满一大袋子!
在最后一次进班结束,家长们一起收拾准备离开教室。孩子们特别依依不舍,一直送到教室门口还不够,还要送到楼梯口,甚至是我们到了一楼,孩子们还将脸蛋贴在玻璃窗上呼喊着,目送着我们离开。
——爱心社社长沈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