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8年】贵州后寨苗乡夏令营三年回顾
“三”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诸如“三字经”、“吾日三省吾身”、“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等等。从时间上来说,“三年”也常常被人当做一个转折和回顾的时间点。

“行动亚洲”也是如此,过去三年,我们的生命关怀教育团队受佳音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邀请,三赴贵州后寨苗乡开展生命关怀教育夏令营,每一年都各具特色。
2016年7月
这一年,是行动亚洲第一次走进贵州毕节举办夏令营活动,也是“有影响力的同理心展览馆”首次被提出,并出现在后寨乡儿童佳园里。
公交站也变成了展览馆
以鼓励儿童共同参与展馆建设的有趣方式,让儿童们在公益讲师的指导下分别参观“生命之网”展馆、“生命的感知与需求”展馆、“情绪与相处”展馆和“同理心”展馆,并为展馆制作展品,透过做中学进一步促进责任感和同理心的养成。
志愿者讲师教孩子们学习展馆内容
参观手工展品:集合挖土豆运土豆功能的“毛毛虫”机器人
同时,行动亚洲也为来自深圳和珠海两地的大学生同理心发展提供了特色实践。
大学生志愿者在当地孩子的陪同下去体验“挖土豆”
2017年7月
去年比较特别,整个团队融合了行动亚洲生命关怀教育公益讲师和后寨乡大学生志愿者以及后寨乡青年志愿者,大家一起为近百名苗乡儿童成功开展了一场“学同理,建责任”苗乡夏令营。在夏令营的过程中,后寨乡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们也得到了示范性的乡村支教实践。
“有影响力的同理心展馆”再次由孩子们和志愿者们共同开启,“生命之网、生命的感知、关怀与尊重、友善相处、做有同理心的选择”五大主题十个活动,带来孩子们从生活出发的放飞创想——奇妙垃圾桶、叶拓手帕缤纷多样。
高山之巅,第一次放飞属于自己的风筝,指尖的线,天空的云,暖洋洋的太阳,软软的草,风徐徐吹来,支教老师就这样一点一滴,鼓励孩子们发现原来作文就是写自己的感受。
5首歌曲,从易到难,学唱学理解,自由摘选字句和组合,苗乡儿童第一次尝试属于自己的音乐剧创演。与困难面对,与团队在一起,一次次讨论,一次次练习,“我们可以做到”就是汇演那天他们最认真的笑。
在“做中学”,让孩子亲自参与物体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观察与实验,接触实际,学习探究的技能,从而达到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令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对自身能力的认可,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2018年7月
说到今年的夏令营,特别要提到它是苗乡首个中英双语暨故事情境夏令营。整个夏令营背景设定是以希腊神话中的“大地之母”盖亚女神重返地球寻找“美好的世界”为引子。
来自希腊的kerenza 成为贵州苗乡夏令营第一个外教老师
志愿者们化身悉孚乐信使鼓励与支持孩子们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观察和探究,设计“栖息地“、”植物“、”动物“三个类别的展品,以描绘自己心中的美好。废旧纸箱等材料在孩子们巧思巧手下变换成自己喜爱的苗乡生活、山水植物动物与人。
除此之外,来自上海的志愿者妞妞还为孩子们带去了有趣有思考的绘本故事《图书馆里的狮子》,和孩子们一起探索善良和规则的意义。
三年来,我们见证了很多孩子的成长和变化,看着他们一点点长大,一点点变得懂事,一点点承担起家里的重担。但也有不曾改变的,那就是他们眼神里闪现的对知识的渴望,对未知的探索。
他们的世界有时简单而真挚,有时奇幻而多彩。他们需要的很多,但也可能不多,简单点说就是:爱和陪伴。
行动亚洲一直坚持做乡村支教和夏令营活动,也是基于此出发。希望乡村的孩子可以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生命关怀教育”所带来改变和成长。
对于乡村孩子来说,在他人生成长过程中,能够有一门这样的课程帮助他认识世界、感知世界和参与世界,能在过程中让他体验实践同理心+责任感+慎辨性思维。他们是幸运的,我们也是幸运的!
下一个三年,生命关怀教育夏令营计划即将启动,你希望以什么方式与它在一起呢。欢迎大家给小编留言,更欢迎大家支持深圳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生命关怀教育专项基金,行动亚洲为该专项基金的执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