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实用帖 | 适应网课难,老师如何自我调整?
关于网课,老师的别样思考

许多老师们在教学现场中,会遇到许多教学状况。现阶段网课普及进行,对教学也会产生许多新的适应调整~
有位乡村教师Y老师,一直尝试将生命关怀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工作中,也时常与怡伶老师和媛媛老师一起交流关于“以学生为中心”。
前几日,三位老师就疫情期间孩子们都在家上网课,展开了讨论:
起因:认为现况不够好
目标:虽然没有办法去上学但还是要学知识,不落下课。
事实:学生手机、电子设备老旧或不足,学生和老师使用网课软件不够熟悉。
困扰:老师感觉课时不足,情绪有焦虑;学生感觉课时连续,兴趣会下降。
以上这些,看起来是将网课模式与在校模式进行比较,或者说,我们对网课的期待是像课堂学习一样。
还可以有什么角度去看这个事情呢?
No.1 所有人的新尝试
我们居然拥有这么一个全民在线学习的机会!
但在新尝试的时候,总会遇到各种状况。
目标:新尝试中了解并掌握一个新能力。
事实:大家的基础条件是不一样的,那么应对也会不一样,所以会产生各种以前看不到的对话和行为。
发现:在这些对话和行为中大家都在变化。
No.2 从不要玩手机到用手机学习
曾经: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最怕学生天天看手机玩游戏看不好的东西,所以,大人们最常说“不要玩手机”,潜台词是“玩”不好,“手机”也不好。
现在:大家都对手机产生了新的使用目的,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使用目的下多次进行练习。
目标:使用手机学习。
事实:原本手机使用时间中,100%是用来看视频、打游戏;现在手机使用时间中增加了学习的时间占比。所有人的脑海中对手机的定位增加了“学习”。
发现:能否设计一些方式让学生们对使用手机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来做创设,比如:如何帮助老师做课时管理,现在很多app是做时间管理的。
同样一个事件,我们可以多角度思考,进行尝试的时候再带着轻松好奇的态度,向学生展示老师自己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好学,带着学生一起探索,学生一定也会有新的发现,有所改变。
课堂教学发生在学校,资源背景是学校,内容和目标自然也会与之相符,那么网课发生在家庭,资源背景是家庭,内容和目标的设定是否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呢?
想起国家在疫情期间“不停学”的政策,“不停学”三个字很有内容呢。
看到Y老师的担忧与提问,深深的感受到老师希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考。我们一起,将思考转换为具体的行动,让孩子们看到、理解,然后让他们用他们的思考、行为来回应。
我们彼此说出自己的思考、感受,这些就是生命关怀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以同理心来对待彼此。能够坦诚并了解对方,再一起思考对策,不仅仅是同理心的培养,也是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
(注:图源来自老师本人、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