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昆山爱心社社长沈琪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自2018下半年起,在昆山爱心社沈琪社长的推动下,生命关怀教育在昆山4所小学落地。家长讲师们接受培训,并分组进班授课。

就像先前上海金汇实验学校的家长们所提到,“理解”跟“实践”是两种不同层面的事。家长讲师在授课实践时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课堂上,老师一个人需要照顾四、五十个学生,而上课过程中,孩子们彼此之间常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冲突。在“面面俱到”与“课程进行”之间,教师经常面临两难。

沈社长表示,遇到各种问题自然也会不安、担心。但遇到问题时,并不是要去想这个问题有多大、有多困难,而是应该要去想怎么用好的方法来解决。

​(沈社长为孩子们授课)

 专注于问题,着眼于解决。在这样的思维下,昆山的生命关怀教育课程产生了一些巧妙的变化:

把关注、照顾同学的任务,分配下去。

在昆山爱心社沈琪社长的创想下,首先,要求孩子们必须以4~5人为单位分组,每一组有小组长。接着制作了一份分组单,并在分组单上标明各自的角色名称及角色该做的事。组内的小组长等角色分配可轮流。

分组单内页

这个分组单怎么发呢?

家长们一进班,便请孩子们在自己的小组内推选这堂课的小组长。第一个推选出小组长的小组,便可拿分组单去分配自己的任务。

若是有小组互不相让,个个都想当小组长而迟迟无法统一意见,那很抱歉,这个小组没办法获得这张漂亮的分组单,直到他们能够沟通协调,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并推选出小组长,家长讲师才会将任务单给到该小组。

孩子们填写分组单

​ 不只分组单,昆山的家长们还制作了组牌,上面标明了不同序号的小组。昆山的课堂中,分组顺序并不是按照座位前后区分,而是依据分组单的填写速度来判定。

在孩子们推选好小组长,并开始填写分组单时,便是分配小组顺序之际。

哪一小组能最快协调好组内意见,迅速分配好每个人在今天这堂课中的角色,那么这个小组便可拿到“第一组”的组牌,代表你们是最快最有效的小组。

小组长才可以拿组牌喔~

​​

​课程中,不仅有“第一组”的组牌,也有“第一个发言小组”的小头衔。在分组讨论活动时,能马上讨论好,组内能很快产生共同意见,便可获得“第一个发言小组”的头衔及优惠。如何能最快讨论出共同意见?组员间的互相理解、倾听就变得很重要。

如此一来,四五十个人的大班级,便被划分为4~5人的小单位。每一组有组员共同推选的组长坐镇。小组长可以有优先摸彩,手拿组牌的独享优惠,但换言之,小组长必需掌管组内的和谐。有任何突发状况,或是组员闹情绪,小组长必须承担起维护、关怀的责任。

(孩子们认真讨论)

昆山所建立的这套角色任务的系统制度,看似复杂,但其实便是两种概念的延伸:

1.享权利,尽义务。

培养孩子决策、主导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建立责任感。

2.给予刺激,促进沟通。

透过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能促进组内的沟通协调,讨论合作,让小组能共同获得“第一名”的荣耀。

风土人情的不同,成长环境的差异,不同省份的学校在教学上,或许会遇到很多不一样的问题。当然,昆山的课堂问题解决方案并不一定适用于每间学校,但不逃避问题,并在不偏离课程理念原则的前提下,以创新的想法来解决,却是我们可引以学习的。

如此,不仅能使孩子们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自身也在做中学,同时更能作为榜样,以身教告诉孩子:“我跟你一样,我也会遇到瓶颈,但我也在努力学习,努力改进。”

在此,也希望以昆山的创意做引子,期待更多学校也能根据自身情况,思考一些适合自身的课堂创意变化及问题解决方法,并提供给行动亚洲这边做汇整、发布。

期待在这样的想法碰撞下,生命关怀教育会逐年以更好的形式,落实到每个需要我们的地方。

(孩子们认真讨论)小组长才可以拿组牌喔~孩子们填写分组单分组单内页​(沈社长为孩子们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