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点|从行动开始 反动物虐待 给生命予以关怀

给自己 也给孩子 一个生命关怀的世界

(图源:新浪微博)

2021年全国两会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多项相关建议,引发广大媒体及网友对善待伴侣动物议题的热烈讨论。近年来不断有相关的议案与建议在两会提出,而我们也可以从日常生活的行动开始,给毛孩子的生命给多温暖与保障。

代表们这样说??

  • 立法反动物虐待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第四次提交制定反虐待动物法的议案。代表赵皖平也建议将虐待动物纳入《治安管理处罚法》。
  • 加强监管宠物繁殖销售
全国人大代表夏吾卓玛建议,加强对宠物繁殖销售的监管,遏制虐杀动物黑色产业链的供给源头,以及流浪犬猫的产生。
  • 中小学教材纳入关爱动物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宁启水建议,将关爱动物主题的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教材,根据学段不同、学生认知年龄不同,增设不同的教材进行常识学习。
  • 规范文明饲养犬猫
全国政协委员代俊峰建议,将遗弃宠物纳入不良征信记录。代表陈佐东则建议制定《伴侣动物保护和管理法》,包含负责任饲养猫犬、严格执行防疫制度、对外流浪犬以人道方式代替捕杀、禁止虐待与食用等内容。

善待伴侣动物 关乎对待生命个体的方式

山东理工学生拍摄贩卖虐猫视频、太原一男子开水浇烫致母猫及胎儿死亡、网购平台售卖宠物活体盲盒、江门黑市贩猫事件……近几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相关提案的持续推动,以及公众对此越来越高的呼声,来源于伴侣动物不被善待,甚至遭虐待的问题已不容忽视。

这一切却不仅仅关乎动物福利。相关数据显示,儿童时期的虐待动物行为与成年后的暴力行为具有相关性,孩童时期虐待动物者,成年后成为暴力犯罪者的比例为普通儿童的5倍。

无论是针对人还是动物的暴力事件,施暴者缺乏的一方面是同理心——他们并不认为或并不在意对方会有痛苦的感受;另一方面是责任感——忽视了自身行为对他人、动物或所处环境的影响。

减少暴力事件的产生,离不开完善法律体系以规范和约束个体行为;同样需要通过教育发展人的同理心、责任感与慎辨性思维,提升道德层面对其他生命个体的关怀。

以教育共建生命关怀的社会 我们在行动

多年来,行动亚洲通过生命关怀教育,聚焦同理心、责任感和慎辨性思维的提升,帮助更多人学习尊重与善待生命。如果您的工作涉及教育、兽医、时尚等相关领域,欢迎加入我们,一同推动人与伴侣动物的和谐共处

1. 职业教育

  • 行动亚洲作为世界小动物兽医协会WSAVA在亚洲地区的唯一教育合作伙伴,通过培训师培训TTT项目、继续职业教育CPD项目,与兽医关怀无国界中团队共同推动伴侣动物福利饲主福祉

 

2. 儿童教育

  • 研创并推广生命关怀儿童教育小学课程体系,面向基础教育阶段的一到六年级学生,课程内容涉及人类福祉、动物福利、环境保护等议题。
  • 举办小小兽医营,让孩子通过体验式学习了解如何与伴侣动物友善相处,成为负责任的饲主。
(生命关怀教育小学课程中,关于饲主与伴侣动物的内容)

3. 消费者教育

  • 通过国际零皮草销售厂商FFR计划、可持续时尚零皮草盛典、线上公众教育等形式,推动消费者与产业界“零皮草”。除了皮草养殖,流浪猫狗也可能成为皮草的来源
 

从行动开始 支持善待伴侣动物

  1. 通过社交媒体,表达对善待伴侣动物的支持,呼吁更多人一起加入。
  2. 不食用猫狗,不购买不使用猫狗皮草产品。
  3. 做负责人的饲主,不遗弃并妥善照顾毛孩子。
  4. 支持生命关怀教育,给孩子一个人、动物、环境和谐共存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