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娘家庭日志】同理心|“曼曼”的努力也希望被“大大”的关注!

登登!今天的四娘(怡伶老师)家,又有什么样精彩特别的故事发生呢?

2020 这特殊的一个年、一个学期!

身为家长的您:不知道适应这样的特别学期了吗?

四娘从不安、焦虑、紧张、愤怒、接受、习惯、爱上了宅在家的日子了~

少了时间压力,多了跟孩子们相处的时间,这样的日子来之不易,得好好珍惜呢!

 

四娘家的老四,最近给自己取了一个新名字“曼曼”

她要我们叫他”小曼”、或”曼曼”都可以,因为连她自己都发现自己的“慢”

吃饭好慢、写作业好慢、画图好慢……

几天前,”曼曼”在上了一个半月的网课后,她好开心的跟四娘说:

 

 

 

 

 

 

 

怡伶老师说:
  • 原来,多多(也就是文中的曼曼)说她在学校几乎每堂课都来不及完成作品。
  • 原来,孩子心里惦记着老师的教诲”一定要涂得饱满,不可以有白色点点,不可以随便乱涂”。
  • 于是孩子就努力的、仔细的、认真的想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但学校上课的时间是固定的,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课堂时间,于是对于个性慢慢的、温温的、动作不快的孩子,就得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你,作业没按时完成”
  • 所幸的是多多的这位美术老师并没有完全一刀切。他跟多多说:“老师知道你有很认真的在画,所以就算你没有画完,老师还是会给你分数的。”
  • 我很想采访下这位老师,他对于多多是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如果我是多多,我是体会到了老师的“同理心”呢,以信任来对待孩子手工的过程,以“努力”以及“态度”的标准来看待孩子的成品,也有一些安全感~
  • 但,如果老师只以“你完成作业与否”来评价孩子呢? 孩子将面临什么样的挫折与心理压力?

 

“成果”,多多少少是我们用以审视一个人、一件事的标准来源

名次、分数线、KPI、业绩……

但从起点走到成果的这一段“过程”,同样值得被关注。

“过程”中,包括了创想、起步、困难、解决问题、努力等能力与态度。

老师能关注到“过程”,并给予过程部分的肯定,相信对孩子来说,不仅是努力有被看见,也提供了“下次要更好”的动力吧!

 

你有没有故事或想法想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