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的故事

在亚洲,我们中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饲养宠物。·对动物表现出同理心不是一件不寻常事,但从根本上说,父母也不时常公开展示对孩子的爱。

苏佩芬女士  行动亚洲创始人 现任执行长

上述这种情感储备在亚洲部分地区很常见,并且往往会抑制儿童发展社交和情商,但这是成为负责任的成年人所必需的智力。

作为孩子,我们学会了尊重长辈和权威,也学会了礼仪,但很少有人引导我们对动物应该有什么感觉,或者理解动物有感知。正因为如此,许多亚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认为,动物为我们服务、提供食物、娱乐和衣物;动物是有用的“活动之物”,这是汉语中“动物”一词的字面释义。

 

Blah blah blah
人,动物和环境之间的联系是关键。

我于2006年与亚洲兽医Deepashree、人力资源管理者张媛媛共同创立了行动亚洲,以支持亚洲关怀社会的发展。虽然许多非营利组织已经通过直接行动解决了人类、动物和环境问题,但各大洲之间的文化鸿沟太大了,不容忽视。我们必须接受这种改变不会立即发生,激进的干预会导致冲突。首先,我们必须帮助社会了解人、动物和自然栖息地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回到源头考虑原因,而不是一味批判。很明显,我们最大的障碍是无知,而不是残忍。

在中国,有82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6100万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生活,所以我们首先要关心的是培养人们对他人的责任感和同理心。

考虑到未来,教育是我们所有工作的核心。我们教育孩子们尊重和友善;促进消费者对消费的商品负责;培训来自政府、教育、法律和兽医实践领域的有影响力的专业人员,与他们建立合作。

我们相信个人的责任感是有力的。如果有机会了解地球上生命的真相,许多人,尤其是儿童,会选择同理心而不是残忍。通过这样,他们将敏锐地对所有物种和我们的自然环境,以及对自己抱持尊重。

 

张媛媛女士  行动亚洲中国区联合创始人 现任中国区生命关怀教育总监

2001年5月的一天,我下班回到家,发现丈夫领回来了一只小猫仔,丈夫叫她”臭咪”。我略感惊愕的接纳了这位家庭新成员,没想到“臭咪”的来到意外地引发了“蝴蝶效应”,随后创办深圳猫网站(SZcat),并在2006年起担任行动亚洲动物团队中国事务总监。

 

一步步走进了动物保护的公益圈子的我,接触到更多的动物保护者,也更深层地体会到动物保护者也同样需要的心理关怀。与此同时,对动物的福利改善倡导逐渐扩展到关注人的方面,将动物关怀和人的关怀相结合成为我动物保护的公益理念所在。

保护动物实际是关注人的问题。这涵盖了两个重要层面:一是对动保人及养宠家庭的幸福的关注;二是公众对养宠知识以及动物保护观念的关注。

2011年8月,我注册成立了深圳市行动亚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动物保护观念、知识和技术,在这个社会企业将以NPO的管理模式在中国探索动物保护组织发展的另外一条路,我们将会提供动物福利知识、生命关怀生活方式、关怀生命人道教育等三种咨询服务。

我们近年推出的 “中国生命关怀人道教育计划”,是为缺乏动物保护知识及生命关怀观念的中国儿童而设计的,透过特色教材开发推广及教师力量培育模式推广,推动中国儿童关怀生命教育的发展,提升儿童的生命感知能力。

我开始十年动物保护公益之路的起点是一只猫的到来,但我相信这段路程不会有终点。

自2012年以来,已有超过65,000名儿童从生命关怀教育中受益。

在皮草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有毒化学品可能对消费者造成健康风险,并对环境造成损害。

即使在基本的兽医条件下,也可以采用良好的动物福利标准,麻醉,镇痛,绝育和狂犬病疫苗接种。

我们在亚洲鼓励尊重所有动物。